5月22日,澳大利亚报告了首例人感染禽流感(H5N1)的病例,同日美国密歇根州确认了该国第二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恐慌引发疫苗股大涨。
美国密歇根州卫生当局于5月22日表示,一名奶牛场工人本月初曾出现眼睛发炎症状,但已经康复。他所工作的奶牛场此前已确认有奶牛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澳大利亚周三也报告了首宗人类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的病例。一名儿童在印度3月感染了甲型H5N1禽流感,目前已经完全康复。
近几个月以来,H5N1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导致数亿家禽死亡,严重扰乱了食品供应链。除了大量家禽外,该病毒还导致大量野生鸟类死亡,并影响了数十种哺乳动物,引发了人们对该病毒可能感染人类的担忧。
人们在担忧什么?
人们对H5N1禽流感在美国多个地区的奶牛群中传播的现实感到越来越焦虑,人们担心这种危险病毒可能会突然传播开来。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会迅速蔓延——3周前在德克萨斯州报告的第一例确诊病例是一名与牛接触过的农场工人,目前无法预测该病毒是否会获得人际传播的能力,也无法预测如果真的具备,它将在何时、在何种条件下实现这一致命飞跃。
但H5N1(或其他新的流感病毒)开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迹象,将引发一场生产大量疫苗的竞赛,以试图减轻流感大流行可能造成的损害。据估计,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已导致全球约25万人死亡,而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造成了 5000 万至 1 亿人死亡,比新冠病毒(Covid-19)死亡人数多出许多倍。
好消息是:全世界生产了大量流感疫苗(H5N1也属于流感大家族),而且已经生产了几十年。监管机构拥有完善的系统,并且允许制造商更新疫苗针对毒株,而无需申请新的许可证。美国甚至已经储备了一些禽流感疫苗,上周,美国表示开始生产约480万剂与当前流行的 H5N1 病毒株相匹配的疫苗,并且随时准备扩大供应量。
坏消息是:目前的全球生产能力还不足以在大流行的第一年为世界大部分人口提供疫苗,传统的流感疫苗通常(不全是)用鸡蛋生产,往往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来。
技术人员将 H5N1 禽流感病毒样本注射到鸡蛋中
目前的疫苗生产能力如何?据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 月份发布的市场容量评估估计,全球供应的三价流感疫苗总量为12亿剂,每剂疫苗可同时针对三种流感病毒株,在大流行期间,疫苗只能针对一种病毒,即新病毒。
全球近80亿人口,12亿剂疫苗对抗流感是远远不够的,生产速度难以追赶病毒传播速度。
mRNA药企被约谈
美国政府流行病应对管理局负责人周三晚间表示,正在与mRNA疫苗制造辉瑞(BioNTech)及 Moderna展开积极对话,正在研究一种可用于人类的禽流感疫苗。
在新冠疫情期间,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市场,这种疫苗和传统疫苗不同,它不依靠真实病毒,因此生产速度更快、更安全。
主要的mRNA生产商BioNTech&辉瑞、Moderna 都在开发流感疫苗,他们正在计划推出流感新冠二合一疫苗,两家公司都报告说,对于甲型流感,他们的疫苗能诱导出与传统疫苗类似的免疫反应。
禽流感方面,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正在进行mRNA疫苗的2期试验,该疫苗针对与在美国引起爆发的禽流感病毒相同的毒株,该公司相信它可以轻松适应新的变质。
一篇发布在科学期刊的论文显示,一种基于mRNA的H5N1疫苗在小鼠和雪貂中引发了非常强烈的免疫反应,不过,它尚未在人体中进行过测试。
22日晚间,mRNA疫苗三巨头(BioNTech,Moderna,Curecac),涨幅均超10%,BioNTech的合作伙伴辉瑞亦出现上涨。
高危人群与防范措施
目前禽流感在人际传播的风险较低,无需多度恐慌,但学习一下相关知识还是有必要的,以备不时之需。
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从2003年到2021年6月30日,全球共报告了860例人类感染H5N1感染,其中455人死亡,死亡率为53%。
禽流感高危人群
禽流感高危人群通常包括与禽类接触密切的人员,如养殖场的工人、兽医、家禽市场的摊主和顾客等。
此外,儿童、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个体也可能更容易受到禽流感的影响。
预防禽流感,可采取如下措施:
- 避免接触可能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和禽类排泄物,如鸡、鸭、鹅等。
- 如果必须接触禽类,如在养殖场工作或养殖家禽,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并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洗脸等。
- 确保禽类食品烹饪充分,彻底煮熟,避免生食或未经彻底烹饪的禽类食品。
- 定期清洁和消毒家禽场、养殖场等环境,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 在禽流感疫情期间,避免前往禽类市场等密集人群聚集的地方,减少感染风险。
- 提高个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加锻炼,避免疲劳。
- 定期接种流感疫苗,虽然流感疫苗不提供针对禽流感的特定保护,但它可以降低流感病毒引起的并发症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omi.com/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