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发表在《自然医学》上的一项研究称, 新冠疫苗疲劳已成为普通人群维持免疫力的主要障碍,疫苗接种疲劳将导致越来越少的人接受加强免疫。
研究人员在创建了各种假设情景,研究在奥地利和意大利进行,从2022年7月19日至2022年8月8日,共有6357名受访者参与了调查, 从0到10对每种情况下他们接种疫苗的可能性进行评分。
根据该报告,奥地利和意大利与其他与美国和加拿大、英国和法国一样,疫苗接种率停滞不前。截止到 2022 年 8 月,只有77.1% 的奥地利人完成了初级疫苗接种,59.2% 的人接种了三剂疫苗,意大利初级疫苗接种率 80.2%和加强疫苗接种率71.5%
在这两个国家中,61% 的受访者已经接种了三剂或更多剂的新冠疫苗;14% 的人接种了一到两剂;25% 的人报告没有接种疫苗。三剂疫苗接种组在所有情况下再次接种疫苗的可能性最高,平均为 6.6分;接种一剂或两剂疫苗的可能性中等,平均为 4.7分;在任何情况下,未接种疫苗的群体最不可能宣布疫苗接种准备就绪,平均为 3.4分。
三剂疫苗接种组与其他两组明显不同,他们特征是有既往疾病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机构的信任度较高。正如研究人员所预期的那样,接种疲劳在接种过1-2次疫苗的人群中最为严重。
未接种疫苗的那一组最担心疫苗的不可预见的副作用,最不相信它的好处,而接种三次疫苗的那一组最相信疫苗的好处,最不关心疫苗的安全性。而那些接种了一剂或两剂疫苗的人通常介于未接种疫苗和接种三剂疫苗之间,并且在三组中最不了解情况。
如何提高接种疫苗积极性?
该研究证实,传达专家共识可能会增加疫苗接种率。与达成共识时相比,当医生在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三组志愿者接种疫苗的可能性较低。当人们面临专家意见分歧时,两国对疫苗的信任度都大大降低。此外,缺乏专家共识对接种过 3 次及更多疫苗的受访者产生了负面影响。
研究员还发现接种三次疫苗的人对接种成本高度敏感,研究人员鼓励,免费和方便地获得疫苗。
该研究还揭示了其他几个可以提高加强针接种率和减缓疫苗疲劳的特征:针对新变种的适应性疫苗、医学共识和名人代言。
此外,结果显示,强调保护自己免受严重疾病侵害、保护弱势同龄人、保护医疗系统、社区精神和自我效能的信息在接种三剂疫苗的人群中产生了很好的共鸣。考虑到三剂疫苗接种者是两国最大的群体,该研究表明,未能重新动员这一群体可能会导致加强疫苗接种率远低于预期。
此外,考虑到群体规模和治疗效果的大小,鼓励疫苗接种运动不应忽视动员三剂疫苗接种者,因为即使是最低的成本也可能导致他们接种积极性降低。
美斥资 50 亿美元开发下一代药物
美国总统拜登4月10日签署法案,正式结束全国新冠疫情紧急状态,同时斥资逾50亿美元加速研发新冠疫苗。
新项目名为Project Next Gen(下一代项目),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保护,包括未来可能出现具有威胁性的新冠变种病毒株。
笔者了解到该计划有三个目标
一,开发一种“冠状病毒泛疫苗”,以及能够抵御包括 Covid、SARS 和 MERS 在内的一系列病毒的治疗方法。
起初,mRNA为代表的新冠疫苗可以将感染风险降低 90%以上,但是,在 2021 年底奥密克戎爆发后,这一数字已大大下降。
变种的不断变换,导致目前的治疗方法和疫苗有效性降低,人们需要新的治疗方法和疫苗。
与资助莫德纳公司开发mRNA疫苗类似,政府将与私营公司合作,资助和协助疫苗的研发工作。
泛疫苗|BioNTech-辉瑞将对冠状病毒通用疫苗展开人体测试
解码下一代复必泰新冠疫苗,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二,开发一种粘膜疫苗,这意味着疫苗将通过鼻子或口服给药,而不是通过注射。
在这些潜在候选疫苗中,有一类鼻腔疫苗已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前景。初创公司 Blue Lake Biotechnology Inc 制造了一种粘膜候选疫苗,该疫苗喷洒在人的鼻子上,在早期试验中用作加强剂量时,可以将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降低 86%。
一些人希望这些喷雾剂更适合父母给年幼的孩子使用,这种疫苗可促使一部分接种疫苗。
三,推动单克隆抗体的开发,这种抗体对所有病毒株都有效。
此类药物此前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的早期紧急授权以对抗病毒,成为许多美国医院使用的主要工具。
与疫苗一样,奥密克戎出现后,这些药物的有效性了出现明显下降,现在已经停止使用。
未雨绸缪
在美国和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通过感染和疫苗接种获得抗体,疫情维持在低传播阶段,普通人面临的病毒相对风险相对较低。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世界范围内共出现了三场重大的冠状病毒疫情。
虽然 MERS 和 SARS 都对世界上的小部分地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但两次爆发中只出现了 10000 例病例和 1500 人死亡。
与过去新冠导致无数病例和 600 万死亡病例相比,这些数字显得十分渺小。
不仅是针对新冠病毒,新一代药物(疫苗)对其他未来出现的冠状病可能也有效,同时也可能会刺激疫苗和其他疾病治疗方法的创新。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yaomi.com/1936.html